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打通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3日訊(通訊員 伍蓮姣 吳凱)近年來,冷水江市聚焦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持續推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和醫防融合,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增強醫療衛生服務整體性和連續性,探索出一條具有特色內涵、群眾受惠的縣域緊密型醫共體發展之路,實現了醫療資源利用水平和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近年來,冷水江市以打造城鄉機構管理、慢病管理、急診急救“三個一體化”為抓手,深入推動醫共體改革,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市”。今年上半年,冷水江市在鐸山鎮塘溪村、官溪村、渣渡新利村、和平村,三尖光明村等28家衛生室進行試點,配套動態心電記錄儀,打造上下級醫院“心電一張網”。預計兩年內實現10個鄉鎮街道91個行政村全覆蓋。
鐸山鎮塘溪村村衛生室醫生 李益東:“可以更好地為老百姓服務,可以更好為心臟病病人減少一定的風險,也更好地為我們指導用藥?!?/p>
今年61歲的歐陽玉英去年被確診為心肌梗塞。兩年間,身體稍有不舒服就要舟車勞頓上市里醫院進行檢查治療?,F如今,她在家門口的衛生院就能得到有效檢查和治療。
鐸山鎮塘溪村村民 歐陽玉英:“我到這里檢查一下知道自己的病情還是輕重,另一個也方便些?!?/p>
為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建立醫共體長效運營管理機制,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婁底市第三人民醫院與10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1家衛生室組成“3+10+91”架構。以醫療人員共享、醫療資源共享、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財務“一本賬”為基礎,有效解決基層衛生院發展困境,打通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和滿意度。
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 張熊:“我們第一是培訓下級醫院的醫生,提升他們的識別能力,第二是通過我們自身能力的建設,提升我們的兜底能力,第三通過醫共體,醫聯體的建設為老百姓打開通道?!?/p>
改革以來,冷水江市分級診療初見成效。數據顯示,2022年1至9月,冷水江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 15.1萬人次,2023年同期為16.5萬人次。市人民醫院診療收入從2021年的2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3億元,并通過三級醫院評審。公立醫院2023年二季度患者滿意度為91.25%,三季度滿意度為95.0%;基層醫療機構二季度患者及服務對象滿意度為92.5%,三季度為96.2%。
市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 局長 潘錦華:“衛健部門主動放權 將衛生院管理,由衛健部門管理為主,調整為醫共體牽頭醫院管理為主,衛健部門主要是提供政策,資金支持,為醫共體內部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真正實現一家人、一條心、一本賬、一體化管理?!?/p>
下一步,冷水江市將以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主動作為,持續深化醫共體建設,不斷優化服務體系,打通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奮力開創縣域衛生與健康事業新局面。
責編:扶雄芳
一審:熊敏
二審:羅曦
三審:朱憲章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