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質量司法服務現代化新湖南建設 ——湖南法院五年亮點工作回眸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佳俊
累計收案538.6萬件、結案545萬件,比前五年分別增長95%、107.4%;服判息訴率、案件發改率、未結案件清理等多項質效指標躍居全國法院前列;5個案件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6項改革經驗入選全國法院司法改革典型案例……
過去五年,湖南法院緊盯各項工作努力走在全國法院前列的目標,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以高質量司法服務現代化新湖南建設,各項工作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堅持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
繪就平安湖南新圖景
“判得好!現在湖水更清,我們生活也更安穩了?!钡弥昂浴毕捻槹捕彨@刑25年,曾經備受欺壓的洞庭湖區群眾紛紛點贊。2019年12月,省高院依法對夏順安等11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等犯罪案二審宣判。
過去五年,全省以雷霆之勢打贏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健全依法審判、打傘破網、打財斷血等10項常態化工作機制,組織15次集中宣判,審結涉黑惡犯罪案件2927件1.5萬人,懲處黑惡勢力“保護傘”153件177人。尚同軍、石峰、文烈宏、夏順安、杜少平等黑惡勢力頭目依法受到嚴懲,周符波、譚本仲等黑惡勢力“保護傘”被連根拔除,一批“村霸”“市霸”“砂霸”被繩之以法,人民群眾拍手稱快。
五年來,全省法院依法打擊各類犯罪,審結刑事案件25.5萬件38.7萬人,同比分別上升32.9%、34.3%。強力推進“利劍護蕾”專項審判活動,審結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083件6380人;開展毒品犯罪專項審判活動,審結毒品犯罪案件3.5萬件4.5萬人,助力打贏全民禁毒戰爭;依法審結“毒油條”“病豬肉”“毒膠囊”等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1109件2029人,全力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全鏈條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及關聯犯罪1.8萬件2.9萬人,依法嚴懲養老詐騙犯罪445件1500人,追回受害群眾“血汗錢”“養老錢”9.5億元。
堅持新發展理念服務中心大局
釋放司法服務“新動能”
“真沒想到法院這么快就審結了我們的案件,在我們企業發展急需資金的緊急關頭,為我們送來一場及時雨,實在太感謝了!”2022年7月20日,婁底市中院法官對一起涉企糾紛案件進行回訪,當事人連連道謝。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五年來,全省法院依法審結民商事案件288.3萬件,同比上升90.6%,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出臺服務保障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自貿區建設等15項指導意見,連續5年開展民營企業精準幫扶等活動,2022年專門召開全省法院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會,持續擦亮優化營商環境的司法品牌。
以優質司法服務保障創新開放發展,設立長沙知識產權法庭,依法審結知識產權案件6.1萬件,同比增長315%。依法審結“王者榮耀租號禁令案”、“茶顏悅色”訴“茶顏觀色”、“三一”訴“山一”等案件,積極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堅決打擊傍名牌、模仿抄襲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精準審理涉工程機械、航空動力等重點產業案件,開展涉工程機械專項審判執行行動,助力全省打造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和科技創新高地。
全力投身“三大攻堅戰”。依法審結金融借款、委托理財等金融糾紛案件35.9萬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建立健全環境資源審判機制,審結案件1.2萬件;依法審結涉土地流轉、農業生產等涉農案件6481件,嚴懲貪污挪用扶貧資金、虛報冒領扶貧款物等犯罪,服務保障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扎實踐行司法為民宗旨
彰顯人民法院新擔當
2022年1月6日,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撫養權變更糾紛案,針對監護人監護失職的情況,發出了全國第一例《家庭教育令》,讓“依法帶娃”成為家長必修課。
五年來,全省法院扎實踐行司法為民宗旨——
強化民生司法保障。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省高院發布實事清單24項,打造“訴訟服務示范窗口”17個,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訴訟服務。依法審結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涉民生案件61.7萬件,司法救助困難群眾1.4萬人。連續五年開展“為農民工討薪”行動,追回農民工工資21.4億元。
以法治“善為”促基層“善治”。推動完善社會治理體系,聯合20個部門建立“總對總”訴調對接機制,指導基層法院在矛盾多發區域設立1524個訴源治理工作站,訴前調解糾紛113萬起,我省萬人成訟率為全國最低之一。指導常德、懷化、永州法院推進“五老調解”,邵陽、益陽法院通過車載法庭、水上法庭等開展巡回審判,依法維護信訪群眾合法權益,開展全省三級法院院長大接訪、“百日會戰”“三年清積”等專項行動,網上申訴信訪辦理做法得到中央信訪聯席辦推介。
持續攻堅執行難,打通司法公正“最后一公里”。全省法院健全綜合治理大格局,開展“三湘風暴”“湘執利劍2022”等專項執行行動,執結案件158.6萬件,到位金額3949.4億元。建立失信被執行人信用懲戒聯動機制,拘留2.8萬人、追究刑事責任641人,讓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切實將勝訴當事人“紙上權利”變成“真金白銀”。
深化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
跑出公平正義“加速度”
推進省以下法院人財物統管改革、制定司法人員職責權限清單、成立法官懲戒委員會……以改革謀發展,以改革促公正。五年來,全省法院持續深化司法改革,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堅持放權與監督相結合,建立案件分配、審限監管、院庭長監督等83項機制,強化專業法官會議咨詢參考和審判委員會的制約監督作用,真正實現“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
持續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健全以案定額、省級統籌的員額動態調整和遞補機制,遴選員額法官1335名,努力緩解“案多人少”矛盾。完成基層法院內設機構改革,精簡機構43.4%,90%以上的力量向辦案一線傾斜。
不斷深化訴訟制度改革。推進民事案件繁簡分流改革,組建速裁團隊283個,一審簡易程序適用率83%,平均審理周期縮短38天。積極推進審級職能定位改革,強化審級監督和依法糾錯,實現三級法院各司其職、高效運轉。
同時,大力推進智慧法院建設——豐富拓展文書智能生成、類案智能推送、大數據智能分析等功能,持續解放審判執行生產力;建成開放式、無障礙、適老化的多功能訴訟服務大廳和在線服務平臺,實現在線送達、保全、調解、委托鑒定。
疫情期間,智慧法院大顯身手,當事人足不出戶就能參加訴訟,法官“鍵對鍵”快速解紛,實現“審判執行不停擺、公平正義不止步”。
責編:康玉潔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