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全面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讓“包袱”變“財富”
?新冷水江11月4日訊(蔡文瓊)當前正是秋收季節,稻谷等農作物秸稈的處理成了困擾農民的一大難題。隨著我市積極推進農作物秸稈回收綜合利用,秸稈焚燒帶來的森林火災隱患和環境污染問題迎刃而解,農作物秸稈變廢為寶,有力促進了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在鐸山鎮紅安村,一片剛剛收割完的稻田里,一臺秸稈回收打捆機正在來回穿梭作業。伴隨著機器轟鳴聲,一簇簇秸稈被吸進機器,經過旋轉、壓實、打捆后,“稻草塊”從機械尾部“吐出”,散落到田里,被統一運往指定收購地點進行加工。農作物秸稈回收綜合利用,讓農戶既省心省事,又能增加收入,“生態包袱”也由此變成了“綠色財富”。
鐸山鎮紅安村種糧大戶歐陽臺家說道:“以前(秸稈)沒處理,就丟在田間,現在是響應政府號召,做好環保工作?,F在政府有意向來收這些秸稈,讓我們增加了經濟效益,大概是100到200元一畝?!?/p>
現在,秋季的田野沒有了以往的“狼煙四起”,也沒有了刺鼻的煙味,留下的只有泥土和植物的清香。這是鐸山鎮常態化秸稈禁燒和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顯現的成果,也是轄區村民環保意識提高的具體表現。
鐸山鎮農業綜合開發服務中心主任朱建國說道:“通過跟養殖、種植大戶簽訂禁止秸稈焚燒和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的承諾書,有效地減少了秸稈廢棄物的排放,加強了秸稈的綜合利用?!?/p>
目前,我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5 %以上,無露天焚燒現象發生。在積極做好秸稈禁燒工作的同時,有關部門還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服務等方式,不斷增強秸稈收儲服務能力,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途徑,不僅從源頭上消除了秸稈焚燒隱患,還在秸稈的收購、運輸等過程中帶動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讓秸稈走上生態環保、增值生效的發展新路子,開啟綠色農業循環發展新模式。
市農業農村局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股股長謝新文說道:“今年冷水江做的這個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對我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帶來一定的好處,我市田里重金屬含量比較高,這個項目能夠帶走一部分重金屬,能夠改善稻谷的品質?!?/p>
責編:康玉潔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