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r1a2g"><tt id="r1a2g"><tt id="r1a2g"></tt></tt></meter>
    <mark id="r1a2g"></mark><strong id="r1a2g"><del id="r1a2g"></del></strong>
    <strong id="r1a2g"></strong>

    1. <ruby id="r1a2g"></ruby>
    <ruby id="r1a2g"><video id="r1a2g"></video></ruby>
  • <strong id="r1a2g"><pre id="r1a2g"></pre></strong>
    <acronym id="r1a2g"><address id="r1a2g"><label id="r1a2g"></label></address></acronym>
  • 首頁 文化服務 文化信息 新研究:5500年前,黃土高原西部史前人類開始主要種植粟

    新研究:5500年前,黃土高原西部史前人類開始主要種植粟

    2022-08-16 09:59:01 新華社 張文靜

      新華社蘭州8月11日電(記者張文靜)距今約5500年前,黃土高原西部旱作農業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出現從黍到粟的轉換。這說明,當時的史前人類已經開始從事以粟為主的旱作農業。這項新研究由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馬敏敏副教授團隊與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者合作完成。

      馬敏敏介紹,粟作農業的起源與發展,是支撐我國北方新石器文化發展和早期社會復雜化進程的最重要的經濟基礎之一。我國黃土高原是粟作農業發展強化和擴散的關鍵地區之一,其史前時代農業發展和生產生活方式時空變化的過程是廣受關注的熱點科學問題。學術界普遍認為,距今10000年左右,粟黍在我國北方得到馴化和利用。在黃土高原中東部,粟黍農業在距今7000年至6000年成為人類的主要生產方式。距今6000年之前主要種植黍,距今6000年之后開始主要種植粟。集約化的粟黍農業在黃土高原西部出現較晚,大地灣遺址骨骼穩定同位素證據表明,該地區距今約5900年粟黍農業才得到強化。由于缺少粟黍遺存直接測年證據,黃土高原西部種植結構轉變的時間和過程還不清楚。

      對此,馬敏敏團隊在黃土高原西部開展了植物考古和骨骼穩定同位素分析等研究?;谠邳S土高原西部圪垯川遺址開展的碳十四測年和植物考古研究,結合考古學和古環境證據,團隊系統梳理了新石器時代粟黍農業發展和強化的過程及其影響因素。

      團隊的最新研究表明,距今6100年,史前人類開始在黃土高原西部從事粟黍農業生產。距今約5500年,黃土高原西部旱作農業主要種植作物出現從黍到粟的轉換。由于粟的產量明顯高于黍,此次農業種植結構的轉變,促進了隨后粟黍農業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向更西部擴張。

      據介紹,這些研究工作有助于深入理解我國西北地區史前農業發展過程及其影響,為認識早期社會復雜化的社會環境提供了新證據,對探討史前人類生存策略、社會發展和環境變化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于《植物科學前沿》等期刊。

    責編:劉偉

    來源:新華社

    返回頂部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二_精品国产中国久久_亚洲精品嫩草研究院久久
    <meter id="r1a2g"><tt id="r1a2g"><tt id="r1a2g"></tt></tt></meter>
    <mark id="r1a2g"></mark><strong id="r1a2g"><del id="r1a2g"></del></strong>
    <strong id="r1a2g"></strong>

    1. <ruby id="r1a2g"></ruby>
    <ruby id="r1a2g"><video id="r1a2g"></video></ruby>
  • <strong id="r1a2g"><pre id="r1a2g"></pre></strong>
    <acronym id="r1a2g"><address id="r1a2g"><label id="r1a2g"></label></address></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