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r1a2g"><tt id="r1a2g"><tt id="r1a2g"></tt></tt></meter>
    <mark id="r1a2g"></mark><strong id="r1a2g"><del id="r1a2g"></del></strong>
    <strong id="r1a2g"></strong>

    1. <ruby id="r1a2g"></ruby>
    <ruby id="r1a2g"><video id="r1a2g"></video></ruby>
  • <strong id="r1a2g"><pre id="r1a2g"></pre></strong>
    <acronym id="r1a2g"><address id="r1a2g"><label id="r1a2g"></label></address></acronym>
  • 首頁 文化服務 文化信息 《人世間》里有火箭發射鏡頭?那次任務與3月31日有關

    《人世間》里有火箭發射鏡頭?那次任務與3月31日有關

    2022-03-31 15:46:02 我們的太空微信公號

    前段時間

    根據梁曉聲同名小說改編的

    年代劇《人世間》刷屏朋友圈

    在第35集中

    有一段火箭發射的特寫鏡頭

    那是上世紀80年代

    我國的一次高光發射

    ↓↓↓

    1984年4月8日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

    成功發射中國首顆通信試驗衛星

    這次發射

    與3月31日這個日子有關

    一、代號“331”

    早在1970年,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后不久,就有人提出了利用衛星進行通信的要求,衛星研制部門也開展了相應的預先研究。

    但是,受那個年代影響,工程進展緩慢。直到一封《關于建設我國衛星通信的建議》的信件,送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辦公桌前。

    信中詳細闡述了中國發展通信衛星的重要意義,建議由國家統一組織安排中國的通信衛星研制問題。1974年5月19日,周恩來總理做出批示:先將衛星通信的制造、協作和使用方針定下,然后再按計劃分工做出規劃,督促進行。

    寫完批示之后的第11天,周總理因病住進了305醫院。關于通信衛星研制的“5·19”批示,也成了周恩來總理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個重要批示。

    1975年3月31日,中央軍委召開第八次常委會,會上批準了國家計委和國防科委上報的《關于發展中國通信衛星問題的報告》,并呈報毛主席批準。

    至此,中國發展通信衛星這一工程終于落地,代號“331工程”。

    二、堪稱奇跡的測控方案

    首顆試驗通信衛星從起飛到同步定點,需歷經停泊軌道、同步轉移軌道、準同步軌道,正常飛行60多萬公里,跟蹤時間長達十多天,控制復雜,不但要求數據需求量大、計算準確度高、操作實時性強,而且要求控制精度更高。

    這給負責衛星測控工作的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有了考驗怎么辦?迎難而上!

    1981年8月,國防科委任命陳芳允為測控系統總設計師。在陳芳允牽頭組織下,不到一年的時間,新研制的測控設備就運往了測控站。

    測控設備有了,計算機系統運算能力不足的問題卻還沒有解決。為了引進更高性能的計算機,國防科委外事局邀請日本專家參觀并進行技術交流。日方專家參觀計算機房后表示“用這樣的計算機完成地球同步通信衛星的測控任務是不可能的”。同時,借口“巴黎統籌委員會”的限制,拒絕了我有關引進方案。

    要完成測控任務只能靠自己。該中心測控專家郝巖帶領團隊人員另辟蹊徑,提出用速度較高的“320”計算機承擔控制計算任務,用穩定性較好的“717”計算機承擔與各個測控臺站的數據交換任務,以4機串聯的方式提升測控穩定性。

    最終,該方案奇跡般地滿足了衛星測控需要。

    三、衛星發射前,有人寫了遺書

    用于首顆通信衛星發射的火箭是新研制的長征三號,是我國首次使用液氫液氧低溫燃料的火箭。執行發射任務的,是首次投入使用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時任地下指揮所指揮員的李聯林,任務之一是負責火箭燃料的加注,他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悄悄地給父母、妻子、女兒分別寫了遺書。

    這是一種面對風險無畏生死的決絕。

    新火箭、新技術、新發射場,風險到底有多大,未曾參與其中的我們無法體會,但事后的首飛失利,告訴了我們航天發射任務的高風險。

    1984年1月29日,長征三號托舉著東方紅二號緩緩升起,衛星沒能到達預定的地球同步軌道。

    靠著無數人的這份決絕,短短70天后的4月8日,長征三號又一次點火起飛,隨后廣播里傳來振奮人心的喜訊:火箭分離正常,衛星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四、“老王,哈密瓜熟了沒有”

    1984年4月16日,東方紅二號衛星成功定點。

    第二天,昆明、烏魯木齊等地的許多市民早早地守候在為數不多的電視機前。晚上7時,激動的人們第一次看到了中央電視臺正在直播的《新聞聯播》,而在此之前,收看同樣一段節目,卻要等上整整7天。

    1984年4月18日上午10時,張愛萍通過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王恩茂,實現了北京和新疆間的第一次衛星通話。

    電話接通后,張愛萍扔下事先準備好的講稿,大聲說:“老王,哈密瓜熟了沒有?”王恩茂幽默地說:“我這就派人給你送過去!”

    “331工程”的故事

    隨著時光流淌已漸漸泛黃

    但“通天蓋地”的征程還在繼續

    責編:周曉明

    來源:我們的太空微信公號

    返回頂部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二_精品国产中国久久_亚洲精品嫩草研究院久久
    <meter id="r1a2g"><tt id="r1a2g"><tt id="r1a2g"></tt></tt></meter>
    <mark id="r1a2g"></mark><strong id="r1a2g"><del id="r1a2g"></del></strong>
    <strong id="r1a2g"></strong>

    1. <ruby id="r1a2g"></ruby>
    <ruby id="r1a2g"><video id="r1a2g"></video></ruby>
  • <strong id="r1a2g"><pre id="r1a2g"></pre></strong>
    <acronym id="r1a2g"><address id="r1a2g"><label id="r1a2g"></label></address></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