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運動損傷高發,怎樣才能及時“止損”?
紅網時刻3月18日訊(通訊員 蔣浩)初春時節,萬物復蘇、春暖花開,讓不少人都產生了運動的想法。不過,春季運動有講究,需要防止運動損傷。
近段時間,湖南省人民醫院骨科門診因外出踏青、運動不當導致關節疼痛,肌腱、韌帶、軟骨損傷,關節脫位而來就診的患者明顯增多。湖南人民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主任王靖表示,據統計,春季運動損傷患者比其他季節高三成,被“封印”了一個冬天的身體一下子“解凍”,切忌突然高強度運動,否則極易造成運動損傷。
爬山踏青正當時,女子骨關節炎加重
前兩天陽光不錯,50歲的陳阿姨約了三五好友去爬山踏青。誰料回家之后,當天晚上陳阿姨就覺得膝關節疼痛,后來走路都疼得難以忍受,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骨性關節炎”,因爬山后導致癥狀加重。
王靖表示,膝關節本身就不太好的人群,盡量不要選擇爬山運動。爬山雖然強身健體,但要因人而異,不建議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骨關節炎及骨質疏松的人群經常爬山。這是因為,與平地行走相比,登山時人體對膝關節的壓力增加了四至五倍,關節軟骨面和半月板的摩擦應力增大,容易造成關節損傷,一旦磨損加重,幾乎是無法恢復的。建議盡量選擇平地的運動,如散步、慢跑等。
賽場上的一個“華麗轉身”讓半月板遭了殃
34歲的小文冬季沒怎么運動,到了春季,便增加了運動量,前幾天和幾位同事進行了一場籃球賽,賽場上小文一個弓箭步帶球急速轉身的動作,導致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而不得不手術。
王靖表示,對于長久不鍛煉的人,在運動前應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充分牽拉縮短的肌肉和韌帶。同時要掌握好運動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從小量逐漸適應,讓還在“冬眠”的身體器官逐漸蘇醒。
別讓肩關節脫位成為“習慣”
18歲的小張去年3月在一場籃球比賽后右肩關節脫位,到醫院進行了手法復位后能夠活動自如,沒想到這一年里,小張反復4次肩關節脫位,不得不到醫院做了手術。
王靖表示,創傷性肩關節脫位多發于14歲至34歲人群,年齡低于20歲的,其肩關節脫位復發率高達90%以上,在肩關節處于某個特定的位置時就會誘發脫位,比如“投籃”“扣殺”“發球”等動作,還有的發生在乘坐公共汽車時,手拉桿輔助站穩,遇到急剎車,猝不及防就會再次脫位。青少年第一次發生肩關節脫位合并有盂唇損傷者及老年人肩關節脫位引起肩袖撕裂者,應盡早手術治療。
責編:楊雅婷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