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發作難忍受,肌骨超聲早知道
說起痛風,大家耳熟能詳,它被老百姓稱為“富貴病”,多發于物質條件較好的地區。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痛風的患病率逐漸增高,且逐步呈現年輕化。目前,痛風已經成為我國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類疾病。
什么是“痛風”
“痛風”是一種代謝性免疫性疾病,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尿酸排泄障礙等綜合因素所致血尿酸增高,導致尿酸鹽在關節內、關節周圍、皮下、腎臟等部位沉積,引發急性、慢性炎癥和組織損傷,其主要表現是反復發作的關節炎、腎臟病變等。
臨床上,很多患者表現為夜間突發的關節劇痛,發作時,關節常表現為紅、腫、熱、痛。
正常情況下,肝臟分解嘌呤,產生的代謝物“尿酸”在腎臟中處理后,經尿液排出。當體內產生尿酸過多,或者腎臟排泄不充分時,尿酸在血液中堆積,導致高尿酸血癥。長此以往,過量的尿酸結晶在關節沉積,就會形成炎癥反應,從而引起“痛風”發作,嚴重者可導致骨質破壞,甚至關節變形。
發作時,以大腳趾(第一跖趾關節)、踝關節、膝關節、手指關節最為常見。
如何自查有無“痛風”
依托高頻超聲,可發現關節、肌腱、韌帶內的尿酸結晶,幫助臨床醫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干預,調整尿酸水平,預防“痛風”的急性發作,預防關節及腎臟的損害。針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雙側膝關節、踝關節、第一跖趾關節等部位的檢查,可有效檢出關節積液、滑膜炎、尿酸鹽結晶、痛風石、骨質破壞等。此外,腎臟超聲檢查還可發現痛風腎(腎結石,累及腎髓質)、慢性腎損害等痛風相關的腎臟疾病,為痛風患者的病情監測提供幫助。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嚴格限制食用動物內臟、海產品和肉類等高嘌呤食物,戒煙酒。鼓勵多吃新鮮蔬菜,適量食用豆類及豆制品。
保證每天至少2升水的攝入量,促進尿酸排泄。
避免關節受涼。當關節局部溫度降低,血液中的尿酸容易在關節析出形成尿酸鹽結晶而誘發痛風。醉酒后著涼是“痛風”發作最常見的誘因。
科學合理的運動。劇烈運動、走路過多等會導致下肢關節慢性損傷,關節液中白細胞增多,尿酸刺激白細胞產生炎性細胞因子,導致無菌性炎性發作,誘發“痛風”。
趙洋
責編:盧智彬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