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23個大項,12項拿金牌 體育湘軍“異軍突起”憑什么?
9月23日,湘籍運動員張博恒在吊環比賽中。
陜西全運會,湖南共有345名運動員出戰了23個大項172個小項的競技比賽。最終,湖南代表團斬獲25金13銀9銅,創下我省參加全運會以來歷史最佳戰績。
湖南省體育局副局長龔旭紅表示,時隔20年后,我省競技體育重回全國前八,繼續保持中西部地區領先地位,為加快推進體育強省建設增添了信心!
“過半大項”奪金牌 “全面開花”有特點
本屆全運會,湖南代表團不僅在成績上實現“歷史突破”,項目上更展現出“全面開花”的良好勢頭——23個參賽大項中,12個項目有金牌入賬!
其中,近年來的優勢項目舉重和賽艇穩居C位,憑借奧運選手從東京延續回來的良好狀態,分別收獲了4枚金牌;沉寂多年的老牌強項射擊,本屆以“黑馬”姿態重回視野,共射下3金;花樣游泳(游泳)、柔道、田徑穩定輸出,各入2金完成任務;皮劃艇、羽毛球、摔跤、跆拳道、體操可圈可點,均收獲1枚寶貴的金牌;值得一提的是,攀巖、蹦床(體操)和女子水球(游泳),令人欣喜,拿下了各自項目的首枚全運會金牌!
上一屆天津全運會競技項目,湖南代表團在7個大項中斬獲了14枚金牌。短短4年之后,奪金項目擴大了5個,金牌數也取得了明顯的提高,這是怎樣做到的?
龔旭紅認為,取得突破,主要得益于“三大特點”——
第一,本屆湖南團的金牌數大幅度增加,獎牌數并不多,這說明我們一些奪金點的成功率較高;第二,我省9大競技類運動管理中心,有8個中心收獲了金牌,這也是歷屆全運會從未出現過的;第三,老將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們在比賽中用頑強拼搏的精神,展現了體育湘軍的風采,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為代表團最終收獲突破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老將新秀”勇擔當 “全民全運”有亮點
于運動員而言,2021年,太難了。這其中,尤其是“為夢想咬牙堅持”的老將們。
從奧運會到全運會,短短兩個多月,老將們不斷超越自己的極限,兩大賽場接連作戰、披荊斬棘。賽艇的張亮、王宇微,花游的孫文雁,皮劃艇的周玉……他們克服眾多困難,將良好的狀態從東京延續到了陜西,16名奧運健兒為體育湘軍共攬下14枚金牌!
還有,“七戰”全運會、今年已50歲的射擊老將劉英姿,臥薪嘗膽四年、重新復出的里約奧運會舉重冠軍向艷梅,她們用金牌詮釋了體育湘軍“不忘初心、敢于拼搏”的精神!
在前輩的引領下,一批初出茅廬的新秀也正嶄露鋒芒,讓人充滿期待——22歲的蹦床新星嚴浪宇,預賽、決賽均拿出高水準表現奪冠;“黑馬”小將劉銳,在射擊女子25米運動手槍決賽中以“穩準狠”的表現打出42中,超世界紀錄2環奪冠;20歲的羅詩芳舉起241公斤超世界青年紀錄折桂,為舉重湘軍開拓了“女子59公斤級”這片新的疆土。
賽會期間,深受百姓喜愛的乒乓球和羽毛球賽場上,“草根高手們”拼下兩枚群眾項目金牌,展現了我省全民健身的成果;由長沙雅禮女籃班底組建的“學生軍”異軍突起,成功殺入女子五人制籃球決賽,創造了我省全運會三大球最佳戰績;還有省體育局與湖南師大共建的空手道隊,多名選手晉級淘汰賽……
“全民全運,同心同行”。這群“特別”的非專業選手,無疑為本屆湘軍增添了更多精彩亮點。
“強基拓優”要繼續 “體育強省”有信心
每一屆全運會,都是對上一個周期的檢驗和總結,也是對下一個周期的摸底和展望。
近年來,我省在實施“精品工程”戰略、“金牌帶動”戰略、“強基拓優”工程的基礎上,提出了“以轉型發展和項目結構優化為驅動,進一步增強綜合實力和發展后勁”的新思路。
可以看到,本屆全運會我省不論在項目分配和金牌數上,都收獲了明顯成效。但放眼未來,“金”喜的背后,問題與隱患依然存在。
龔旭紅表示,本屆全運會我省在水上、舉重、花游等優勢項上,依舊靠老將支撐,后備力量跟不上、人才厚度不夠等問題明顯。同時,在田徑、游泳、體操等大項的眾多小項中,我們可以進一步提煉和挖掘,從而使綜合實力更上一個臺階。
據了解,接下來省體育局將繼續加大“強基拓優”工程的力度,對項目結構進行優化調整。龔旭紅說,“針對出現的問題,我們回去以后肯定要有一系列較大的動作,例如通過選派教練員、引進優秀運動員等方式,實現大、小項的全面優化?!?/p>
如何讓“金”喜延續下去?“體育湘軍”需要再接再厲,進一步提升我省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快推進體育強省建設。
2020年7月,省人民政府網站正式發布《湖南體育強省建設規劃(2020—2030年)》。如今,隨著“全民全運”理念已逐漸在全國生根發芽,競技體育正向社會、校園等群體努力“破圈”。不同身份的運動員,映照著日趨豐富的人才培養途徑。
當大家都參與到體育事業中來,每一個人都能在體育強省建設中立下新功!
責編:楊雅婷
來源:湖南日報